布吉島查龍寺深度攻略:百年佛教古剎的歷史、禮儀與拍照秘籍,附2大周邊必玩
一、佛教歷史背景:普吉島的 “佛教文化地標”
查龍寺(Wat Chalong)始建於 19 世紀中後期,是普吉島規模最大、香火最鼎盛的南傳佛教(Theravada Buddhism)寺廟,也是當地佛教徒重要的祈福與修行場所。其歷史與普吉島的華人移民文化深度交融,寺廟建築既保留了泰式傳統風格(金色尖頂、繁復雕刻),又融入了部分中式元素(如屋檐裝飾),成為多元文化的縮影。
寺廟曾因戰亂與自然災害經歷多次修復,如今的主殿與佛塔是 20 世紀末重建後的模樣,殿內供奉著多尊珍貴佛像,其中最著名的是 “釋迦牟尼涅槃像” 與 “藥師佛”,當地信徒認為在此貼金箔祈福,可獲得平安與健康,這一傳統延續至今,也成為遊客體驗佛教文化的重要環節。
二、遊覽禮儀:這些禁忌千萬別犯!
查龍寺作為宗教場所,需遵守嚴格禮儀,避免冒犯當地文化:
著裝要求:必須覆蓋肩膀與膝蓋,禁止穿短褲、短裙、吊帶衫、背心!若著裝不符,可在寺廟入口處免費租借紗籠(圍裙),系好後再進入。
脫鞋規則:進入主殿、佛殿等室內區域前,需在門口脫鞋(放置在鞋架上,無需擔心丟失),赤腳或穿襪子進入,避免踩踏門檻(視為對佛像的不尊重)。
行為禁忌:
禁止大聲喧嘩、奔跑打鬧,手機調至靜音,不隨意觸碰佛像(尤其是貼金箔的佛像,需在工作人員指導下操作);
不與僧侶肢體接觸(女性不可直接遞物品給僧侶,需用托盤或男性中轉);
拍照時禁用閃光燈(尤其對佛像),不拍攝僧侶正面(需征得同意),不攀爬寺廟建築或佛塔。
其他提醒:寺廟內無強制消費,貼金箔需自費購買(約 20 泰銖 / 張,約 4.2 港幣),捐贈自願,不接受工作人員過度推銷。
三、5 大拍照點位:怎麽拍都像 “泰式大片”?
主殿金色屋頂:寺廟核心地標,多層金色尖頂鑲嵌彩色玻璃,陽光下熠熠生輝。建議站在主殿正前方的庭院拍攝,上午 9:00-11:00(光線柔和)或下午 15:00-16:00(側光顯層次),用廣角鏡頭拍全景,凸顯建築的宏偉。
貼金箔佛像:主殿內的 “藥師佛” 像前,可抓拍 “貼金箔” 的瞬間(手部輕觸佛像,專註祈福),背景為佛像的金色身軀與紅色帷幔,氛圍感十足(記得關閉閃光燈)。
東庭院佛塔群:寺廟東側有 3 座小型佛塔,塔身雕刻著佛教故事,配色以金、白、紅為主,適合拍近景細節(如塔身花紋),或站在佛塔間的石板路上,拍 “穿行古剎” 的縱深感。
泰式走廊:連接主殿與偏殿的走廊,木質梁柱雕刻著龍、鳳等吉祥圖案,走廊盡頭通向庭院,可站在走廊中間,以庭院的佛像或綠植為背景,拍 “轉角遇見古剎” 的意境照。
寺廟全景台:從主殿旁的小山坡向上走(約 5 分鐘),有一處免費觀景台,可俯瞰整個查龍寺的建築布局 —— 金色屋頂與綠色庭院交織,遠處可見普吉島的民居,適合拍 “人文與自然融合” 的全景照。
四、3 大周邊景點:逛完寺廟順路玩
普吉大佛:距離查龍寺約 20 分鐘車程(打車約 300 泰銖,約 63 港幣),45 米高的白色坐佛矗立山頂,可與查龍寺串聯成 “佛教文化線”。登頂後既能祈福,又能 360° 俯瞰安達曼海,門票免費(停車費 50 泰銖,約 10.5 港幣)。
查龍碼頭:距離寺廟約 15 分鐘車程(打車約 200 泰銖,約 42 港幣),是前往皇帝島、珊瑚島的重要碼頭。若時間充裕,可在碼頭的海鮮市場買新鮮海鮮(如龍蝦、石斑魚),找附近餐廳加工(加工費約 100 泰銖 / 份,約 21 港幣),嘗地道泰式海鮮。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