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英倫漫遊記:3小時暴走打卡10大地標,解鎖英國人都不知道的玩法!】
一場在英國倫敦正宗的 CityWalk,3小時暴走打卡10大地標,解鎖英國人都不知道的玩法!
※ 世界最古老的地下軌道交通系統
這是倫敦地鐵(世界上最古老的地下軌道交通系統,1863年啟用)的站台,還保留著早期「管式車站」的風格:白色立柱、瓷磚牆面,黑色金屬結構與長條形熒光燈,是倫敦地鐵經典的復古工業風。

※ 倫敦塔橋(Tower Bridge)
倫敦塔橋(Tower Bridge),倫敦泰晤士河上的開合式吊橋,1886-1894年建成,維多利亞哥特式風格,雙塔高65米,橋身分為上層步行廊與下層可開合公路橋面。
作為倫敦地標,它不僅是交通設施,也是旅遊景點,橋的上層觀景台設玻璃步道,橋塔內展示其建造歷史,緊鄰倫敦塔而得名。

※ 大本鐘(伊莉莎白塔)
倫敦威斯敏斯特宮的伊莉莎白塔(俗稱「大本鐘」),它是威斯敏斯特宮(英國議會大廈)的鐘樓,高96米,1859年建成,外牆為砂岩材質,鐘面直徑7米(英國最大鐘面),內部「大本鐘」(現名「伊莉莎白鐘」)重13.5噸,是倫敦的標誌性聲學符號。作為英國議會的時間象徵,其鐘聲曾用於BBC廣播報時,2012年為紀念伊莉莎白二世登基60週年更名為「伊莉莎白塔」。

※ 英國國會白廳(Whitehall)
倫敦白廳(Whitehall),英國政府行政核心區,兩側建築為19世紀新古典主義風格的政府辦公樓,使用了波特蘭石材質,體現了英國政府建築的莊重性。這個地方是英國政府所在地,毗鄰唐寧街10號、議會大廈,是倫敦的「政治中軸線」。

※ 白金漢宮
白金漢宮是英國王室的官方居所之一,王室建築的莊重與典雅可見一斑!
正門鐵藝大門裝飾有英國王室徽章(包含獅子、獨角獸等元素),並採用黑金配色,是王室權威與象徵的視覺載體;徽章中的紋章圖案對應英國王室的歷史傳承。
白金漢宮兼具王室居所、行政辦公與公共參觀功能,是英國王室文化的核心展示窗口。
「衛兵換崗儀式」是倫敦標誌性的王室文化活動,通常每日(夏季)或隔日(冬季)舉行,吸引大量遊客。
騎警是倫敦都市警察(Metropolitan Police)的騎警隊成員,該隊伍自1829年起存在,主要負責大型活動安保、交通管理及巡邏,是倫敦街頭的標誌性警務形式之一。


※ 倫敦國王學院
倫敦國王學院建成於1829年,採用維多利亞時期的紅磚哥特復興風格,是倫敦大學最古老的學院之一,以人文、法律等學科著稱。
校園內的喬治·坎寧雕像,紀念的是喬治·坎寧(1770-1827),他是英國政治家,曾擔任英國首相(1827年)、外交大臣等職,以支持希臘獨立、推動自由貿易政策而聞名,是19世紀初英國政治的核心人物之一。

※ 帝國戰爭博物館(丘吉爾戰爭室)
倫敦丘吉爾戰爭室(Churchill War Rooms)是英國政府的舊地下作戰指揮中心,位於白廳區域,1938年為應對二戰而改造為地下掩體。
這裡是二戰期間英國戰時內閣的核心指揮場所,丘吉爾曾在此主持軍事會議、發布指令,見證了敦刻爾克撤退、不列顛之戰等關鍵歷史事件。1984年對公眾開放,保留了戰時的原始佈局(包括地圖室、內閣會議室)。

※ 倫敦聖詹姆斯公園湖
倫敦聖詹姆斯公園湖,它是倫敦歷史最悠久的皇家公園(1532年始建),由約翰·納什於1828年改造為自然式湖泊,設鴨島、西島等鳥類棲息地,至今仍有1664年俄羅斯大使贈送給查理二世的鵜鶘後代棲息。

※ 倫敦的中世紀教堂
聖瑪格麗特·帕滕斯教堂(St Magnus the Martyr)是倫敦金融城的一座中世紀教堂,現存建築主體建於17世紀(1671-1687年),採用巴洛克風格,標誌性的綠色銅製尖頂(因氧化呈現銅綠色)高約40米,是倫敦金融城天際線的特色元素之一。建築主體為紅磚材質,尖頂裝飾有金色細節,融合了歷史建築與城市現代景觀,該教堂歷史可追溯至11世紀,曾是倫敦橋(舊倫敦橋)的教區教堂。

※ 聖保羅大教堂
倫敦聖保羅大教堂的巴洛克風格建築,由克里斯托弗·雷恩設計,是倫敦標誌性地標之一。它是英國宗教與國家儀式的核心場所(如戴安娜王妃婚禮、丘吉爾國葬),地下室安葬著納爾遜、威靈頓等歷史名人;其穹頂在二戰中曾遭炸彈衝擊但未損毀,成為英國精神象徵之一。

穹頂直徑34米、總高111米,採用「三重結構」(內穹+磚錐支撐+外穹),既保證結構穩定,又塑造了宏偉的視覺效果;右側鐘樓為對稱雙塔之一,高67米,其中西南塔懸掛著17噸重的英格蘭最大銅鐘。
倫敦聖保羅大教堂前的安妮女王雕像,安妮女王(英國斯圖亞特王朝末代君主,1702-1714年在位),原作於1713年揭幕,紀念聖保羅大教堂竣工(1710年)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