曼谷鄭王廟拍照攻略:定格黎明寺的千年光影之美
鄭王廟:自帶濾鏡的攝影天堂
鄭王廟(Wat Arun)的建築本身就是一件巨型藝術品 —— 五座尖塔以主塔為中心呈蓮花狀排列,塔身覆蓋著從中國進口的青花瓷片、彩玻璃和貝殼,在陽光折射下呈現出藍綠交錯的夢幻光澤。尤其是清晨和黃昏時分,光線為尖塔鍍上金邊,陶瓷鑲嵌的花紋在光影中浮現立體紋路,隨手一拍便是雜誌級大片。這座紀念華裔國王鄭昭的寺廟,將泰式佛教建築與多元文化元素融合,成為攝影師鏡頭下 “曼谷最美天際線” 的代名詞。
最佳拍照機位推薦
1. 寺廟入口處的河岸觀景台
從鄭王廟正門進入後右轉,靠近湄南河的觀景台是拍攝主塔全景的經典機位。此處可將五座佛塔完整納入畫面,河對岸的曼谷市區建築作為遠景,能平衡自然景觀與城市氣息。建議用廣角鏡頭低角度拍攝,突出佛塔的巍峨高聳。
2. 主塔基座平台
登上主塔底部的平台(需脫鞋),可近距離拍攝塔身細節。陶瓷鑲嵌的神話圖案、獅首浮雕和蓮花裝飾是絕佳拍攝主體,陽光斜照時紋路陰影分明,適合用微距鏡頭捕捉質感。平台東側視角能拍到主塔與另一側小塔的對稱構圖,適合豎屏拍攝。
3. 湄南河渡輪上的動態視角
乘坐從 Saphan Taksin 碼頭前往鄭王廟的渡輪時,船行至河中央偏西岸位置,是拍攝鄭王廟全景的黃金角度。此時寺廟建築群與湄南河水面形成倒影,清晨水面薄霧未散時,畫面更添朦朧意境。建議使用快門優先模式(1/500s 以上)避免船體晃動導致模糊。
4. 寺廟西側的草坪區域
寺廟西側的開闊草坪適合拍攝人物與佛塔的互動照。以主塔為背景,人物可選擇坐、立或行走姿態,利用草坪的自然坡度營造層次感。下午 3 點後陽光角度降低,人物面部光線柔和,不易出現強光直射的過曝問題。
黃金拍攝時段與光線技巧
1. 黎明破曉時分(6:00-7:30)
鄭王廟得名 “黎明寺” 的原因在此刻揭曉 —— 清晨第一縷陽光首先照亮主塔尖頂,陶瓷瓦片從深藍漸變為金紅,整個建築群在晨霧中若隱若現。此時遊客極少,可獨享清凈機位,但需註意寺廟 08:30 才開放,此時段需在河對岸或渡輪上拍攝遠景。
2. 上午 9:00-11:00
陽光斜射角度約 45°,既能凸顯塔身的立體紋路,又不會過於強烈導致明暗對比失衡。此時拍攝人物逆光照時,可開啟相機的 HDR 模式,或用反光板補光避免面部欠曝。
3. 日落前 1 小時(17:00-18:00)
夕陽為佛塔鍍上暖金色,天空漸變為粉紫色,是拍攝氛圍感照片的最佳時段。建議使用長焦鏡頭壓縮空間,將佛塔與晚霞同框;或開啟慢門模式,拍攝湄南河上船只劃過的流光軌跡。
穿搭與道具建議
1. 服裝色彩選擇
經典搭配:白色或淺色系長裙 / 襯衫,與藍色陶瓷塔身形成鮮明對比,凸顯清新感。
復古風格:選擇泰式傳統服飾(如紗麗、絆尾幔),色彩可選酒紅、墨綠等深色系,與寺廟的歷史厚重感呼應。
避雷提醒:避免穿大面積黃色或橙色服裝,易與夕陽光線融合導致畫面雜亂。
2. 實用道具
攜帶草帽、藤編包等自然風道具,增加畫面層次感;
準備一條淺色絲巾,隨風飄動時能捕捉動態瞬間;
若拍攝人文題材,可在寺廟外的小攤購買蓮花(50 泰銖 / 束),作為與佛像合影的虔誠道具(需註意寺廟內禁止用佛像作背景擺拍誇張姿勢)。
拍攝註意事項
尊重宗教禮儀:進入主殿區域需脫鞋,拍攝時避免觸碰或攀爬佛像、浮雕;禁止在僧侶誦經時使用閃光燈。
避開人群技巧:旅遊旺季(11 月 - 次年 2 月)建議工作日前往,或利用低角度拍攝仰角畫面避開地面人群;用大光圈虛化背景中的遊客。
設備防護:曼谷多雨,建議攜帶相機防雨罩;正午陽光強烈時,可加裝偏振鏡減少眩光,讓陶瓷色彩更飽和。
鄭王廟的每一塊瓷片都藏著時光的故事,而好的照片不僅是光影的記錄,更是對歷史美學的理解。遵循這份攻略,你既能拍出驚艷朋友圈的大片,也能在按下快門的瞬間,讀懂這座黎明之寺跨越千年的溫柔與莊嚴。













